
全市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技工學校中職學生。
三、活動內容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為抓手,圍繞“共抗疫情、愛國力行”這一主題,結合“文明風采競賽”系列活動,充分體現廣大師生抗擊疫情的擔當作為,生動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大力發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全面提升人文情懷,堅定愛國力行的使命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征文類
通過“聽”抗疫一線感人故事,“說”抗擊疫情所見所聞所感,“讀”抗擊疫情優秀報道、愛國主義名篇佳作,用自己的視角、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方式進行“寫”的創作,大力宣傳在疫情防控一線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二)語言類
通過演講比賽、脫口秀、小品等多種形式,講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所采取的重大決策和政策措施,各行各業人員及廣大師生在抗擊疫情中勇于擔當的英雄故事和“逆行者”精神,認真講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壯舉,全面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
(三)動漫類
通過動畫和漫畫創作,宣傳在疫情防控一線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講述參與疫情防控醫務人員、專家教授逆行而上的鮮活故事;黨員干部身先士卒、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全力守好“責任田”、護好“一校人”的擔當故事;中職教師不忘師者初心、停課不停教的育人故事;莘莘學子自強自律,堅持線上學習的青春故事,凝聚起職教師生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
(四)歌曲類
通過獨唱、合唱等形式演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公益歌曲、原創歌曲,歌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的愛國主義歌曲,激發全體中職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正能量。真誠抒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理論認同,切實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五)表演類
通過舞蹈、小品、戲曲、器樂類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充分體現廣大師生抗擊疫情的擔當作為,重現舍小為大、舍家為國、守望相助成就大家的感人事跡,生動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核心地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大力發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全面提升中職學生人文情懷,堅定愛國力行的使命責任。
(六)實物類
通過書法、繪畫、雕塑、手工藝品、非遺作品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創作出適合展覽的實物作品,進一步弘揚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鼓勵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弘揚工匠精神,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四、主要形式
(一)在疫情防控全面解除之前
以線上活動為主。通過“學習強國”APP、“職教之音”“重慶教育”“重慶職教在線”等微信公眾號,“讀”抗擊疫情優秀報道、愛國主義名篇佳作,“寫”抗擊疫情主題網文、書法作品,“拍”反映抗擊疫情中富有感染力的圖片,“畫”定格感動瞬間、直擊心靈的畫作、動漫、表情包,“創”普及防疫防控知識等形式,快速掀起教育系統宣傳熱潮,積極引導師生用自己的視角、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方式進行網絡創作,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絡空間。
(二)在疫情防控全面解除之后
線上線下結合、以線下活動為主。通過“聽”抗疫一線感人故事,“說”抗擊疫情所見所聞所感,“演”展現教育系統抗擊疫情精神風貌、傳播正能量的情景劇、大師劇,“唱”謳歌先進典型、傳遞愛國情懷的校園原創歌曲等形式,充分開展內涵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并進一步結合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網絡文化等載體,形成常態化一體化的工作體系,讓愛國主義成為校園主旋律、最強音。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廣泛動員
各區縣教育部門要嚴格遵守落實疫情防控期間的各級各類管理要求,結合各地各校實際,強化主體責任,加強宏觀指導、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及時開展區級活動。各中職學校要精心設計方案,強化組織保障,廣泛發動、深入動員,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校級活動。
(二)加強宣傳,匯聚合力
積極統籌政府、學校、社會的資源力量,協調各級各類媒體進行綜合報道,在學校官網設置專欄宣傳,充分發揮學校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傳播矩陣作用,利用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進行深入推廣,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
(三)全面展示,擇優報送
各區縣教育部門要指導轄區內中職學校開展校級、區級評選活動,進一步加大征集梳理反映有關重點內容的生動素材和優秀作品的力度,生動反映中職師生的服務奉獻精神和責任擔當風貌。
請各區縣教育部門統籌推薦報送優秀成果,于2020年6月27日17:00前將區縣作品匯總表(見附件1)傳至郵箱84223860@qq.com,并將報送作品電子檔拷貝至u盤,連同實物類作品統一報送至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電力五村10號)。
聯系人及電話:袁學兵(市教委),63631160、18290492127;周劼(市教科院),13452847335;龐文雯(市工藝美術學校),13883636200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辦公室
2020年3月11日